Storage and Retrieval (4) – OLTP, OLAP and Column-Oriented Storag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or Analytics?

每一個資料庫都能許多種不同型態的資料,如 blog 貼文、遊戲資料、聯絡人資訊等等,應用系統存取這些資料都是為了公司的商業目的,通常都需要用 key 快速查找資料、使用 index 加速、會依 user 不同的輸入而寫入資料庫,系統是能跟 user 互動的,這種資料存取模式一般稱為 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OLTP)

一筆交易 (transaction) 不代表它一定要符合 ACID 特性 (atomicity, consistency, isolation 和 durability),transaction processing 意味著快速寫入和讀取的操作,即時性要求高,反之則是 batch processing,意味者它每隔一段時間執行。

然而,有商業資料以後管理層就需要去看一些統計指標,也就代表需要有人去分析資料,例如:

  • 某個寵物商品與哪個商品最常被組合購買?
  • 各子公司的 YOY 成長。
  • 某間店每月的毛利額。

這些查詢通常是為了某種目的做的商業分析,能幫助管理階層做出更好的決策,這是另一套不同的資料存取模式,一般稱為 online analytic processing (OLAP),OLTP 和 OLAP 比較難明確、清楚的分割,但我們可用下表列出在一些他倆的特點:

屬性Transaction proceesing systems (OLTP)Analytic systems (OLAP)
讀取模式查詢的資料筆數少,用 key 來查詢匯總大量的資料
寫入模式隨機存取,每一個 input 都是低延遲用大量匯入、ETL或 event streaming 方式寫入
主要用於最終端 user 或客戶, 通常用於 web 應用程式內部分析師
資料表達資料的最新狀態一段時間 event 的歷史資料
資料大小GB to TBTB to PB

在有一定規模的公司裡,面對 OLAP 這種分析用面向的資料模式,通常我們會為它建立另外一套資料庫,這資料庫稱做 data warehouse

Data Warehouse (資料倉儲)

公司可能會有數十個不同的 OLTP 系統,可能有網站、供應商系統、客服系統、ERP 系統等等,OLTP 就應該專注處理交易 (transaction),所以分析面向用的 OLAP,就需要透過一些方法將不同的 OLTP 資料匯集至 data warehouse 中 (read-only 複製), 重要的是絕對不能影響 OLTP 資料庫,至於怎麼做呢?

第一步會從 OLTP 資料庫擷取 (Extract)資料,第二步是轉換 (Transform) 成分析友善的 schema、資料清理,最後一步則是載入 (Load) 至 data warehouse 中,這個處理過程就是常聽到的 ETL (Extract-Transform-Load),如下圖說明:

figure_3-8

用分隔的資料庫作分析有幾個好處:

  1. 能設計對分析友善的 schema。
  2. 不影響面向交易 OLTP 資料庫的效能。
  3. 能針對 data warehouse 資料庫做面向分析的 index 演算法優化。

Fact Table

直接用下圖說明,在 data warehouse 做分析時,通常會有一個主要的資料表稱 fact table ,這也是主要拿來做計算的 measure table,每一列資料都要有該 event 的發生時間,圖中的例子是銷售資料 ( fact_sales ),然後用 foreign key 連出來的那些資料表稱 dimensional table,通常是表示為 evemt 的 who, what, where, when, how 和 why

figure_3-9

若我們的 fact table 有十幾億筆資料該怎辦,該如何讓 OLAP 查的快速,明天會講 Column-Oriented Storage 的原理。

而我們數據團隊用的 fact table 就是整個 ETtoday 全站的瀏覽行為,所有的標籤、行為分析、dashboard 都是從這張 fact table 出發!我們用 Hadoop 做我們的 data warehouse,然後使用 Spark 做 ETL 與資料查詢,目前已有 100 多億筆資料,我們也是使用 Column-Oriented Storage 來存這些資料。

Column-Oriented Storage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 fact table 有上兆筆資料,資料大小是 PB,dimension table 通常比較小 (百萬筆), 該如何儲存或查詢呢?今天就會來聊聊有什麼好方法可用。

fact table 可能會有上百個欄位,但在 data warehouse 做分析時不可能會全用到,差不多就一次撈個 5,6 個欄位做計算,現在我們繼續用上面那個 fact table 來舉例,

現在來試著計算 2013 年水果和糖果的每週銷售數量,我們可以用下面這個 SQL 來查,這個查詢裡我們在 fact_sales 裡只用到 date_key, product_sk, quantity 這 3 毎欄位,其他忽略:

SELECT
    dim_date.weekday, dim_product.category,
    SUM(fact_sales.quantity) AS quantity_sold 
FROM fact_sales
    JOIN dim_date ON fact_sales.date_key = dim_date.date_key
    JOIN dim_product ON fact_sales.product_sk = dim_product.product_sk 
WHERE 
    dim_date.year = 2013 AND 
    dim_product.category IN ('Fresh fruit', 'Candy')
GROUP BY 
    dim_date.weekday, dim_product.category;

我們如何查詢更有效率?

在 relational 資料庫,資料會以 row-oriented 的方式儲存,所有的值是每一列接著每一列的儲存,在 doucment 資料庫也類似,每一整個 documnet 也是連續的儲存,存的方式很像 Log structured and Hash Index 裡的圖 3-1;

我們可以針對 fact_sales.date_key 和 fact_sales.product_sk 建立 index,可是最終資料庫還是得把整筆 row 載入到記憶體中,然後過濾我們的條件,留下我們要用的欄位,若 fact_table 有上百個欄位,這樣很花時間。

column-oriented 的概念很簡單,以 column 的方式來存資料,如果我們只要撈 3 個欄位,我只要去這 3 個檔案查就好了,就節省了 parse 其他不必要欄位的時間了,如下圖說明:

figure_3-10

column-oriented 儲存引擎的重點是,每一個 column 檔案的 順序要一樣,所以如果你想查詢第 35 列的資料 (select * from fact_sales_table) ,就得去所有的 column 檔案裡找到第 35 個值然後組合。

特別介紹:Parquet

這是一個用在 document data model 中的 column storage 格式,支援大多數的 Hadoop 生態圈工具。

Column Compression (欄位壓縮)

壓縮的好處就是節省空間 (廢話),回去看上圖 3-10,會發現有些 column 中有很多值重複了,這是個好訊號,代表我們可以做資料的壓縮,一個在 data warehouse 常用的有效技巧為 bitmap encoding ,如下圖說明:

figure_3-11

bitmap 就是針對每個去重複的值,如 product_sk = 29, 30, 31, 68, 69, 74 建立一個用 0, 1 識別的 map,1 代表該列 (row) 有值,首先 product_sk = 29 在該 bitmap 中的相同順序的位置上會填入 1 ,如紅色小箭頭,以此類推把所有的值都填完,

最後在做 run-length encoding,以淺藍色線的 product_sk = 69 舉例,encoding 完後的結果是 0, 4, 12, 2 ,表示一開始是沒有 0,接下來連續 4 個 1,再來 12 個 0,最後有 2 個 1 ,如此,就能達到效果非常好的壓縮。

column-oriented storage and column-families

Cassandra 和 HBase 的概念是 column families (來自 Bigtable),這常和 column-oriented 搞混,column families 是隨著 row key 用 row 儲存所有的欄位,它無法做到 column compression。

Sort Order in Column Storage

對 column 做排序有幾個好處,第一是能依業務需求加快查詢速度,類似 index 的概念,如果我們常用 date_key 來計算業績、銷售數量等等,我們就可以選擇 date_key 為主要排序的 column,如此當我們想要撈上個月的資料時,就不需要用全部的 date_key 資料做過濾,能直接找到特定幾列的資料;

第二是壓縮成果會更好,一樣以 date_key 舉例,2013 年若有幾千萬筆銷售,因為有用 date_key 做排序,用上面的 bitmap 技法儲存資料時只要存幾 KB 就好了;壓縮有最大效果的就是首要排序的 column。

Writing to Column-Oriented Storage

前面提到的 Column-Oriented Storage, column compression 和 sort column 技法都是對查詢有幫助,但隨之也會讓寫入變的比較困難,例如你有主要排序欄位,你想寫一筆中間位置的資料進去,這代表你要重新產生所有的 column 檔案,

但有個好消息是,我們可以借用在 Day 介紹過的 LSM-Trees 中的 in-memory store 來解決,概念一樣在記憶體累積一定資料後在合併回 column 檔案裡去,這也是 Vertica 公司做的事,查詢時一樣要去 in-memory 跟 column 檔案 2 個地方查。

總結

這 4 天討論了各種不同的 data storage 跟 index 方式,書中其實有提到更多 index 的方法,值得去買來看看,我們公司的資料有百億筆了,慢慢的就會開始碰到很多資料問題,我想認識這些技巧越多,你就越知道怎麼去設計、優化數據密集的系統,明天開始就是介紹各種不同的 encoding 格式了。

tshine73
tshine73
文章: 5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